2025年4月垒富配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纸“对等关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政府为何会通过如此荒谬的法案?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各国又将如何应对?美国资产还值得配置吗?
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在理解美国政策时,总是会有一种“疏离感”——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很难真正理解美国社会对我们的真实意图,就像西方国家也没有办法理解我们一样!
为了打破这种“信息差”,我们特别邀请了GSB奖台基金创始人和总裁、原纽约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郭胜北打造了《纽约talk》栏目,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金融世界的本质——点击蓝字了解《纽约talk第一季》详情
以下是2024年华尔街见闻对郭胜北老师的专访报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郭胜北老师
学院派“理工男”还是“另类”程序员?刚接触【郭胜北】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很奇怪——他聊天的方式完全不像是位长袖善舞的金融人士,没几句寒暄过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分享那有点绕口的“Kalecki-Levy”公式,大段的理论知识听得我若有所悟,但又没法很快消化理解。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位理工科大学教授——当然,他也确实是位不折不扣的“理工男”。
郭胜北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计算机科学的学子。完成本科学业后,他又远赴重洋,前往美国哥伦毕业大学取得了计算机硕士的学位。多年的计算机修习生涯使得郭胜北习惯于用理论和模型来诠释这个世界,这也是他张口就有一股子“学院派”气质的原由。
但郭胜北也是一位“离经叛道”的程序员。在哥大学习的过程中,郭胜北一度爱上了RAP,RAP也贯穿了郭胜北整个的交易生涯。在闲聊中,他表示说“RAP可以帮助他有效的放松下来,消弭高强度交易后的精神压力”。除RAP以外,郭胜北的另一大爱好是中国武术——他表示,武术和交易的本质很像,都是非常强调人的纪律性,磨炼人的精神意志,常年习武是他能够保持32年超长交易生涯的重要秘诀之一。
28岁华尔街副总裁,四年前竟是金融门外汉?谈起郭胜北的金融生涯,其也是不胜唏嘘。在北大毕业后,郭胜北被录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博士项目,但在完成硕士学业后他又收到了摩根士丹利(后简称大摩)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加入其证券衍生品部并外派前往东京工作。
当时的东京,正处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初期,虽然市场已出现了问题,但东京依旧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伴随着对于东京繁华的憧憬。郭胜北最终选择放弃了哥大计算机博士的学位,于1992年加入大摩并前往东京。
当时的东京,虽然资产泡沫已经开始破灭,但市场仍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日本经济的衰退何时会结束?经过了两年多的调整后,市场会不会开始复苏?
随着市场预期的不断反复调整,日本股市成为了国际资本角逐的“战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以期权、期现交易为首的“无效交易”,在多头与空头的血腥搏杀下,虽然市场整体的资金流量巨大,但并不能形成趋势性的交易机会,这也导致了日本股市沦落为了国际资本反复收割的“游乐园”。
当时郭胜北所在大摩,就是前往日本“大快朵颐”的华尔街资本势力之一。
1992年-1994年,据郭胜北回忆,大摩东京分部是当时大摩盈利最高的部门之一,靠着当时领先于全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大摩东京分部熟练运用网络、程序化交易、套利交易在日本市场上获取到了大量的收益,而郭胜北也凭借着其卓越的计算机技术在大摩崭露头角。
随着公司业务调整,1994年郭胜北开始返回位于纽约的大摩总部,参与到了其集团内部的交易系统搭建工作中,设计并实施了包括风险管理, 基金管理, 基金会计, 实时交易, 实时数据传递, 后台交易管理等多项大型系统,并设计了多项股票, 期货和期权的套利模型。由于郭胜北在交易系统设计上做出的重大贡献,其被提拔到了“副总裁”一职垒富配资,而此时距离郭胜北加入大摩,只过去了四年的时间,而当年意气风发的郭胜北,也只有28岁。
德银“铸剑”十二年,在金融风暴中“火中取栗”生活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捡到一本“武林秘籍”,一朝顿悟后就可以“天下无敌”。而对于一位卓越的交易员来说,时间与经验才是其最宝贵的财富。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整个东南亚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一些金融巨鳄却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收获了超额利润。也在同一年,郭胜北及其整个团队离开摩根士丹利加入德意志银行(后简称德银),开启了他在德银长达12年的自营交易生涯。
众所周知,自营业务是机构各项业务中最艰难也是最复杂的业务,其本身就具备着高收益、高风险的市场特征,且需要对交易结果高度负责。
此时的郭胜北,刚刚被摩根士丹利保送到著名的沃顿商学院系统学习了金融知识,开始将金融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投资交易中去。
1997年-2009年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也给了郭胜北充足的历练,其亲眼见证了国际金融市场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在与市场的不断磨合中,郭胜北对市场的理解快速上升,也逐渐开始洞悉了金融市场的本质,形成了其独特的交易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据其回忆,在德银的十二年中,郭胜北负责部门每年的交易收益均为正数,且在极端行情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方向性的错误,并于1997,1998,2000,2008年获取到了超高额的收益,是当时市场中的一股“逆流”。
其实,从复盘的视角来看,郭胜北的金融从业生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其作为最早一批接触计算机科学的学子,即使在当时的华尔街也是“遥遥领先”的,强大的先发优势给了郭胜北足够多的机会和足够大的舞台,而在加入德意志银行以前,郭胜北在沃顿商学院系统学习了金融的知识。而郭胜北在德银负责自营交易的十二年里,其经历了这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几场金融事件与金融危机——其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007年的量化基金危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重大事件。
优秀的计算机技术+顶级机构的投资思维+系统的金融知识培训+丰富的危机应对经验构成了如今在我们眼前拥有着32年市场从业经验的“投资老将”——郭胜北。
几经沉浮再启航2010年,郭胜北离开德银基金业务并开始创办属于自己的对冲基金——GSB奖台基金。该基金专门从事量化交易,其三大主要投资领域为:统计套利,技术交易和宏观量化。
但从大机构出来自己“单干”并不是那么简单,自主创业后,郭胜北不再能像在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这样顶尖机构中一样,做好一个“专才”即可,成立对冲基金后,郭胜北开始被“逼”向一个“全才”的方向转变。
除了日常的建立模型交易,做好风控措施外,郭胜北开始需要在公开市场更多的发出属于他的声音,为公司募集到充足的资金,并需要分出一部分心思用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上。
2010年-2015年,郭胜北快速完成了从一位职业交易员到基金公司总裁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也收到了国内一家顶级机构——中信证券的橄榄枝。
2014年,远在美国的郭胜北通过其理论分析框架敏锐的发现了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并在市场上大力呼吁投资中国市场,这也使得其被频繁邀请回到国内进行路演与宣讲。在与市场的密切沟通中,郭胜北传奇的履历背景与深厚的专业能力受到了中信证券的高度认可并邀请他担任董事总经理、另类投资业务线负责人——负责中信证券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对冲基金类自营投资与交易业务。
此后,郭胜北又辗转于华兴证券与天风证券,在其中担任核心高管并负责自营交易业务。
这一阶段,据郭胜北回忆,他当时在市场上提出了不少旗帜鲜明的观点,例如:于2014年就预测到中国将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超级牛市,并成功预判了2016年的大宗商品牛市;此外还有2018年的美国的股牛债熊和中国的股熊债牛;2019年的科技股大牛市;2020年的全世界格局演变,以及全球市场触底反弹等等。
2022年,郭胜北在几经沉浮后返回纽约,在华尔街重启他的对冲基金公司,并开启他在华尔街上的“新征程”。
理工男的浪漫——用数学逻辑来解释金融世界作为一名在市场上驰骋了32年的交易员,郭胜北足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老将”了。
作为一名血脉纯正的理工男,郭胜北与市场上的一些观点鲜明的“明星”相比,确实是显得有些过于不善言辞了——在每一场路演上,郭胜北总是不厌其烦的讲着他所理解的金融理论知识,试图从数学逻辑的角度更好地去诠释整个金融世界。
他的报告里没有劲爆的故事,也没有特别能够“博人眼球”的特色观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少是显得有些“酒香怕巷深”了。
但对于整个金融市场而言,像郭胜北这样既拥有着32年顶尖机构自营业务交易经验,又拥有着中美日多地业务实操经历的华人确实也是不多了。
为了帮助市场能够听到更多专业的声音,从全球视角理解交易的本质,华尔街见闻特别于2024年推出了《纽约Talk 第一季 》。
在第一季的栏目中,郭胜北就曾精准预判了2024年8月美日套息交易引发的流动性冲击,在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后,其也精准预判了“2025年将是一个宏观博弈大年”以及“特朗普关税可能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等诸多市场核心变量因素。
其独特的讲课方式以及深刻的严谨的逻辑推理使得《纽约talk》第一季好评如潮,国内诸多投资者甚至会在学习专栏内容后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2025年,《纽约talk》第二季如期上线与大家见面,本期栏目郭胜北将持续分享他在美国了解到的美国经济状态以及华尔街顶级投行的交易逻辑,帮助您继续读懂美国、读懂美联储、读懂华尔街顶级机构的所思所想,助力您在金融市场上乘风破浪,无往不胜!,欢迎点击页面下方“立即购买”蓝色按钮订阅本专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鑫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