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丹心铸忠魂:腾冲战役中的铁血记忆》弘利配资
\"男儿本当赴国难,岂容文墨误平生?值此山河破碎之际,烽火军书昼夜驰!掷却翰林笔,披挂征戎衣,战歌嘹亮赴戎机。誓灭倭寇志不移!赤胆忠心报国时。战旗猎猎蔽晴空,强弓劲弩射天狼。冀鲁吉黑传捷报,铁翼蔽空袭东瀛!太平洋水染丹心,樱花影里醉虏姬。万民献花迎凯旋,闾巷欢歌映红妆。华夏自此显雄威,誓教寰宇共沐汉唐晖!\"这首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从军歌》,字字铿锵,句句泣血。\"太平洋水尽赤色,樱花树下醉胡妾\"的豪迈誓言,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
在追忆那场惊心动魄的腾冲战役前,让我们先瞻仰两位远征军老战士的军容旧照——虽已年近百岁,但眉宇间那股凛然正气,岁月无法磨灭。照片中,老兵挺直的脊梁与坚毅的目光,无声诉说着那段铁血岁月。
第五十四军一九八师五九四团中尉排长黎宁的回忆录中记载,即便数十年后,腾冲巷战的惨烈场景仍会在午夜梦回时浮现:子弹呼啸的尖啸,炮弹爆炸的轰鸣,战友倒下的身影,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他特别提到,每当雨季来临,旧伤处的隐痛就会提醒他1944年的那个秋天。
展开剩余79%1944年9月14日弘利配资,腾冲光复后,美国军事观察团登上高黎贡山。站在云雾缭绕的山巅,望着脚下陡峭的作战地形,这些经历过欧洲战场的军事专家不禁感叹:\"这样的地形攻势,恐怕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完成。\"他们的惊叹不无道理,远征军在此与日军进行了长达42天的焦土血战,最终以全城尽毁的代价,全歼盘踞两年之久的日军\"腾越守备队\"。
时任第五军四十九师一四七团第三营机枪三连班长的何绍清回忆,他们连被紧急调往伤亡惨重的一九八师增援:\"全连八挺重机枪全部投入战斗...我们到达时,一九八师几乎打光了,日军也伤亡殆尽,我们是去填补防线的。\"(据抗战老兵何绍清、陈友礼、黎宁、董铎口述整理)
何绍清所在的机枪连编制130余人,他指挥的马克沁机枪班有18名战士。在严苛的战时条件下,每人实弹训练仅限5发子弹。开赴腾冲前,全连换装了新式机枪,乘坐美制十轮卡车,满载弹药奔赴前线。黎宁在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腾冲城防的坚固:\"城墙全由巨石砌成,机枪扫射只能留下白痕,炮弹轰击不垮。我们发起多次冲锋,伤亡惨重...机枪排最后只剩我一人,还负了伤。\"
五十四军一九八师五九四团团长董铎在《腾冲歼敌记》中沉痛记载:\"此役我团伤亡惨重,营长鲁砥中、副营长宋承虎、连长岳振鹏等七位军官及数百士兵壮烈殉国。他们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永铭我心。\"据老兵回忆,惨重伤亡源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日军两年间修筑的坚固工事,混凝土碉堡可抵御轻武器和迫击炮,必须依靠空袭和火焰喷射器才能摧毁;二是严重的军情泄露问题,日军对我军动向了如指掌。
被俘日军卫生兵吉野孝公的回忆录记载:\"队长传达命令:今夜可能遇袭,全体警戒...情报显示弘利配资,敌军将于7月7日清晨进攻。\"远征军的作战计划竟被日军提前掌握,这场血战注定异常惨烈。关于情报泄露的真相,我们稍后再述,先看抗日将士的英勇表现。
何绍清回忆,他在腾冲击毙的日军已无法计数。机枪班采用观测手指挥制,根据敌情决定射击量。通常每次扫射30发,但遭遇大批日军时,就会持续射击直至视野内无站立之敌。\"就这样来回扫射,看着日本兵一个个倒下,根本记不清打死了多少。\"何绍清如是说。
事实上,抗战后期我军火力已显著增强。腾冲战役中,我军飞机、火炮数量已超越日军。若非日军工事坚固,根本无力顽抗42天。8月2日,战况最激烈时,陈纳德第十四航空队出动重型轰炸机,每枚500磅炸弹可夷平十余座房屋。董铎亲眼见证了空战场景:\"敌机八架来袭,我机从高空俯冲,当即击落两架,余者仓皇逃窜,最终全数歼灭。\"
空战后,第十四航空队空投六具火焰喷射器,在巷战中发挥关键作用。吉野孝公在《腾冲玉碎记》中惊恐描述:\"士兵们变成火人乱窜,十秒内化为焦炭。城内遍地残骸,宛如火狱。\"8月7日,三千发炮弹和航空炸弹倾泻在四平方公里区域内,腾冲城陷入火海。南城墙被炸出缺口后,远征军如潮水般涌入,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巷战持续至8月13日,飞虎队再次空袭,日军指挥官藏重康美大佐等33人被炸死在东门掩体内。失去指挥的日军各自为战,远征军开始\"清剿\"作战——火焰喷射器喷出的火柱在废墟间游走,将顽抗之敌烧成焦炭。董铎创新战术:\"用平射炮摧毁所有墙壁,活埋敌军。\"8月21日,一九八师肃清南门日军。何绍清入城时,满街都是日军尸体。
9月14日,日军\"腾越守备队\"被全歼。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战报显示:\"经50天激战,我军伤亡5000余人,毙敌3000余...\"三千多具敌尸被集中掩埋,形成\"倭冢\"。至今当地施工时,仍会挖出日式木屐、发簪等物——日军在腾冲设有10处慰安所,强征百余名妇女。关于被俘军妓人数,史料记载有18名和64名两种说法。
战役结束后才查明,霍揆彰的密电被日军破译。直到1969年才真相大白:1944年2月,一名携带密码本的少校参谋因飞机迫降被俘,重要文件全部落入敌手。无论其是否叛变,未销毁文件已铸成大错。更致命的是,霍揆彰未及时更换密码,导致日军掌握我军全部作战计划。若无此情报失误,龙陵、腾冲之战或不必付出如此惨重代价。
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警示后人:在铭记先烈英勇的同时,也要汲取情报工作的深刻教训。那些长眠在滇西的英魂,用生命诠释了\"男儿应是重危行\"的铮铮誓言。
发布于:天津市鑫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